前兩天,我終於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[父後七日]。
關於這部電影,在觀看前我就聽到了許多人的觀後感,
有人喜歡裡面的黑色幽默,有人把它當喜劇片來看,
有人嚴肅的覺得這對往生者不敬,有人覺得這些幽默都是瞎搞,
而我自己呢?看完後,我真心且大力的推薦朋友們去看這部片!
雖然這部片很有笑點,但我並沒有大笑出來,反而是靜靜的微笑著,
說是黑色幽默,到不如說很寫實、很平民、很生活化來的貼切。
從劇中的擺設、種種儀式,甚至是事件,都和我們生活中的喪禮一樣,
從這些細節可以感受到導演的用心,而從整部電影的劇情鋪陳,
更是讓人清楚的感受到,這部電影想傳達的,不只是笑中帶淚,
或是搞笑幽默,而是那份對親人最深切的依賴、愛和不捨。
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裡面的人物做的事情很怪,
又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裡面的一些儀式很荒謬,
撇除有一小部分的誇大詮釋之外,其實都只是一些生活化的表現。
例如,誰說道士不能跳舞?不能當詩人?
例如,有錢且穿著打扮很現代化的年輕人,為什麼不能崇拜一個道士?
以我個人真實的經驗來說,在靈堂前敷面膜,真的是小事而已,
我曾親眼見過有人在靈堂裡打麻將,還有家屬搬來一整套的卡拉ok,
直接在靈堂裡名副其實的"吵死人",乍看之下會覺得很扯,
不過仔細想想,他們也只是在過生活而已不是嗎?
如果在世時沒有好好的孝順,在往生後,折幾千萬個紙蓮花又如何呢?
劇中另一個小小靈魂人物,就是上面這位飾演孝女白琴的女演員,
或許有人覺得她演的太誇張,但事實上,我真的也看過類似的場面,
覺得她們不敬業嗎?其實一點也不會,因為這也是他們的生活,
當然,大多數的人不會做的這麼明顯就是了。
在電影進行的過程中,常會穿插一些女主角和父親相處的片段,
其實不用到電影的最後,你就能從中感受到女主角的難過與不捨,
也可以從這些片段中,看見某些傳統父愛的表現,有些靦腆,
有些不知該怎麼表達愛的那種笨拙,有點好笑,但卻充滿了愛。
電影到了最後,女主角真正意識到父親的離開,在吸菸室裡泣不成聲,
只因為她突然想起,到免稅店時,要記得幫父親帶幾條菸,
而下一秒,她突然意識到,她的父親其實已經離開人世了,
就這樣,情緒一擁而現,難過、不捨、思念,在那一刻淹沒了她的心,
而淚水也同時淹沒了她的眼睛。
看完[父後七日],讓我想起爺爺過世的那些時間,
靈堂的擺設速度和過程,和片中有著許多相似之處,
不過沒有這麼溫馨感人,反而多了一些人心險惡,
這部片讓我再次意識到爺爺已經走了,但我和當時一樣,
沒有太多的難過和傷心,只覺得爺爺解脫了,
再一次地,願他一路好走。